在上海购买陵园墓地时,“产权”与“使用权”的界定是家属普遍关心的核心问题,也是容易产生误解的领域——部分不良商家会以“永久产权墓”“产权墓地”为噱头吸引消费者,实则违背法律规定。事实上,我国所有陵园土地的产权归属具有明确法律界定,而墓地使用权则有严格的期限限制,上海作为规范管理的超一线城市,相关规定更为清晰具体。

明晰上海陵园的产权与使用权规则,不仅能避免陷入“永久使用”的消费陷阱,更能保障后续权益——从使用权到期后的续费流程,到使用权的继承与变更,每一项都需贴合法律要求。


一、上海陵园的产权规定: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,个人无产权

我国实行“土地公有制”,陵园土地作为特殊用地,其产权归属有严格法律界定,上海陵园也不例外,核心原则是“个人仅享有使用权,无产权”。

(一)陵园土地的产权归属:两类主体,明确界定

国有土地产权:归国家所有,由政府出让给陵园运营

上海绝大多数经营性陵园(如福寿园、滨海古园)使用的是国有土地,产权归国家所有;

运营模式:陵园运营方(如殡葬公司)通过“招标、拍卖、挂牌”等方式,从上海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取土地使用权(通常为50年或70年),再依法建设墓位对外销售;

核心特点:国有土地性质的陵园,土地使用权证明确标注“用途为殡葬用地”,受法律严格保护,不会因行政区划调整或政策变化随意变更土地用途。

集体土地产权:归农村集体所有,仅限建设公益性陵园

上海远郊区(如崇明、金山、奉贤的乡镇)的公益性陵园,使用的是农村集体土地,产权归所在村集体或乡镇集体所有;

运营模式:由乡镇政府或村委会主导建设,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、转让,仅用于本集体户籍居民的骨灰安葬,禁止对外销售(如浦东某镇公益性陵园,仅对本镇户籍居民开放);

核心限制:集体土地性质的陵园,不得改建为经营性陵园,若因城市发展需要征收土地,需按国家规定对墓位进行迁移,并给予家属合理补偿。

(二)核心误区澄清:“墓地产权”不存在,个人仅享使用权

法律层面无“墓地产权”概念

我国《民法典》《土地管理法》均未规定“墓地产权”,仅承认“墓地使用权”——即个人通过与陵园签订购墓合同,获得在约定期限内使用特定墓位的权利,并非获得土地产权;

商家宣传“永久产权墓”“墓地产权归个人”,均为违规表述,涉嫌虚假宣传,此类宣传多存在于非法墓园或资质不全的小型陵园,需坚决拒绝。

产权与使用权的本质区别

产权:包含占有、使用、收益、处分四项权能,归国家或集体所有,个人无法获得;

使用权:仅包含“在约定期限内使用墓位安葬骨灰”的权利,无收益、处分权(如不得将墓位出租、抵押、炒作牟利),到期后需续费才能继续使用。


二、上海陵园的使用权规定:期限明确,到期可续费,不可永久使用

上海陵园的墓地使用权有严格的期限限制,遵循“全国统一标准+本地细化管理”原则,核心规定包括期限长度、续费规则、使用限制三方面。

(一)使用权期限:统一为不超过70年,到期需续费

基础期限:最长70年,从购墓合同签订之日起算

根据《殡葬管理条例》及《上海市公墓管理办法》,上海所有经营性陵园的墓地使用权期限,最长不超过70年,具体期限以购墓合同约定为准(通常为50年或70年);

计算方式:从购墓人签订合同并支付全款之日起算,而非从安葬之日起算(如2025年购买的70年使用权墓位,使用权至2095年届满);

特殊情况:若购买的是二手墓位(通过合法继承或使用权变更获得),使用权期限为“原剩余期限”(如原墓位2025年购买,期限70年,2035年继承时,剩余期限为60年)。

公益性陵园的使用权期限:无明确上限,但需遵守集体规定

上海公益性陵园的使用权期限,未明确规定具体年限,通常表述为“长期使用”,但需遵守村集体或乡镇政府的管理规定;

核心限制:若集体土地被征收或陵园因维护不善需关闭,集体组织会提前通知家属办理墓位迁移,迁移费用由征收方或集体组织承担,不存在“永久使用”承诺。

(二)使用权到期后的处理:续费即可继续使用,不续费将按规定处理

续费规则:提前3-6个月通知,续费标准有明确限制

续费时间:上海陵园会在使用权到期前3-6个月,通过短信、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家属,告知续费期限、金额及办理方式;

续费标准:根据《上海市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》,续费金额通常为“初始管理费的80%-100%”(初始管理费在购墓时已缴纳,通常包含前20年的管理服务),且需经上海民政部门备案,不得随意加价;

续费流程:家属携带《购墓合同》《墓穴证书》、身份证,到陵园服务中心办理续费手续,支持现场缴费或线上缴费(部分大型陵园开通微信公众号缴费功能),续费后陵园会出具新的使用权证明。

到期未续费的处理:分阶段处置,保障家属权益

第一阶段(到期后1年内):陵园会持续联系家属,提醒续费,期间墓位正常维护,不影响祭扫;

第二阶段(到期后1-3年):仍未续费的,陵园会将墓位列为“待处理墓位”,暂停非必要维护(如鲜花布置、墓碑清洁),但保留骨灰,不进行迁移;

第三阶段(到期后3年以上):经多次联系仍无法找到家属或家属明确拒绝续费的,陵园会按《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》规定,将骨灰迁移至陵园内的“集体纪念墙”或“骨灰寄存区”妥善保存,并对原墓位进行翻新后重新销售,迁移前需在市级媒体发布公告(如《解放日报》),公告期不少于60天,确保家属有充分时间反馈。

(三)使用权的使用限制:不可转让、炒作,仅限自用

禁止转让、出租、抵押

根据《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》,墓地使用权仅限本人或直系亲属使用,不得转让、出租、抵押给他人,禁止以“投资增值”为目的购买墓位(如购买多座墓位待日后高价出售);

违规后果:若发现违规转让,陵园有权收回墓位,不予退还已缴费用;涉及炒作墓位的,将由民政部门依法查处,并处以罚款。

禁止擅自改变用途

墓位仅限用于骨灰安葬,不得擅自改变用途(如用于存放杂物、搭建私碑、举办商业活动);

上海陵园会定期巡查墓位使用情况,发现违规改变用途的,会责令家属限期整改,逾期未整改的,将按合同约定处理。


三、上海陵园使用权的继承与变更:需符合条件,按流程办理

上海陵园的墓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或变更,但需符合资格条件并办理正规手续,确保权益归属清晰。

(一)使用权继承:仅限直系亲属,需提供证明材料

继承条件

继承人需为逝者的直系亲属(父母、配偶、子女),非直系亲属(如兄弟姐妹、孙辈)需满足“逝者无直系亲属”且“为主要赡养人”的条件,方可继承;

继承人需符合上海购墓资格(如非沪籍继承人,需提供上海居住证或社保记录),无资格者不可继承(如外籍继承人无在沪居留证明,无法继承)。

继承流程与材料

准备材料:继承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、与逝者的亲属关系证明(户口本、结婚证、出生证明,或公证处出具的亲属关系公证书)、原《购墓合同》《墓穴证书》、逝者死亡证明;

办理流程:携带材料到陵园服务中心提交申请,陵园审核通过后,签订《墓地使用权继承协议》,更新《墓穴证书》的使用权人信息,完成继承;

注意事项:若有多个直系亲属共同继承,需签订《继承份额约定书》,明确主要使用权人(负责后续续费、祭扫),避免因意见分歧导致纠纷。

(二)使用权变更:仅限特定情况,需经陵园审核

可变更的情况

直系亲属间的使用权转移(如夫妻一方去世,另一方将使用权变更为子女);

因骨灰迁移导致的使用权注销(如将骨灰迁移至其他陵园,需办理原墓位使用权注销手续);

使用权人姓名变更(如因婚姻关系、姓名更改导致姓名与证书不一致,需提供户口本、结婚证或派出所出具的姓名变更证明)。

变更流程

提交申请:向陵园提交《墓地使用权变更申请书》,说明变更原因,并附相关证明材料;

陵园审核:审核材料真实性与资格符合性,通常1-3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;

签订协议:审核通过后,签订《使用权变更协议》,更新相关证件信息,变更手续费通常为数百元(具体以陵园规定为准)。

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:避免使用权纠纷,保障权益

签订正规合同,明确使用权条款

购买上海陵园墓地时,务必与陵园签订由上海民政部门监制的《上海市公墓墓位购销合同》,明确约定使用权期限、续费标准、违约责任等条款,拒绝签署自制合同或模糊表述的协议;

重点核对“使用权期限”条款,确保标注“最长不超过70年”,无“永久使用”“无限期使用”等违规表述。

妥善保管凭证,便于后续办理手续

核心凭证:《购墓合同》《墓穴证书》、发票、付款凭证需永久留存,后续续费、继承、变更均需这些材料;

信息更新:若使用权人联系方式、地址变更,需及时告知陵园更新档案,确保到期续费通知能准确送达。

警惕非法墓园的“永久使用权”陷阱

上海部分非法墓园(如农村私建墓园)会以“永久使用权”“一次性缴费终身使用”为噱头,吸引消费者购买,此类墓园无合法资质,使用权不受法律保护,可能面临拆除风险;

辨别方法:通过上海市民政局官网查询陵园资质,确认是否有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无资质的墓园坚决不购买。


上海陵园的产权与使用权规定,本质是“土地公有制”与“殡葬服务公益属性”的体现——产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,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;使用权期限明确且可续费,既保障家属长期使用需求,又避免资源浪费。核心结论清晰:上海陵园墓地无产权,个人仅享不超过70年的使用权,到期可续费,不可永久使用。

对于家庭而言,无需追求“永久使用”,关键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法墓位,妥善保管凭证,按时办理续费,确保逝者骨灰得到长期妥善安置。